【个人Wiki】基于编码的医学个人Wiki

Introduction

   许多想法启发于John神、夏暮大神、站内其他ideas,算是个改进版缝合怪,尚且只经过轻实践,仅供参考。另外有些建议都是自己走过的坑,在许多大神看来很naive/amateurish,please轻嘲。

Chapter 1 - MN3-Based Personal Wiki

   该想法源自于john神的视频和一个巧合。
   当时我对个人wiki充满憧憬,希望建立一个mac/ios同步、无缝衔接、界面优雅、输入简便、外兼容(分享到其他app)强大、管理方便的知识管理系统。在万般寻找后,发现最终符合条件的只有DevonThink,然而(教育优惠后仍)四位数的价格直接劝退了我。直到有一次MN3记笔记时配合TitleLink发现了新天地,即低配版个人wiki。它符合之前所说的“mac/ios同步、无缝衔接、界面优雅、输入简便、外兼容(分享到其他app)强大”所有优点,只是建立和管理比较费时,plus确实不能像专业wiki软件那么专业。

Tutorial of MN3-Based Personal Wiki:

  1. 打开Titlelink功能。(详见官方介绍贴)

  2. 制作一个逻辑清晰的层级关系,并确保最末级为内容卡片,如“Wiki-IntMed-Respiratory System-COPD-COPD的内容卡片们”。


       在完成以上步骤后,最最基本的wiki链接就已经有了。多添加一个层级分叉,多添加几张疾病卡片,你会发现:
       如果卡片内容或阅读的电子书有对应的一摸一样的字词(且这些字被正确OCR出来了),这些字词就会变蓝且被下划线。这时点击这些蓝色下划线的字词,就会出现与你制作的层级逻辑关系相同的链接,点击这些链接就会就会跳转至相应的内容。这样,一个简陋、少内容版的个人Wikipedia就有了。

  3. 编号与整理

   为了便于管理与使用,我们需要编号与整理。
   这里以本人的医学专业举例:

   首先,对于制作好的层级框架,为了逻辑更加清晰、层次感更加明确,我们需要归类。每个专业、每个科目、每本书都有其对应的归类系统的,而编书者其实已经帮我们做好了归类的事情,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目录完成归类。

   比如说内科就以人体系统进行的分类,于是相应的,我们建立各个系统的大标题。之后再在每个系统中建立各个疾病的小标题(有些时候对于一些过于相似或时序关系明确的疾病(在系统和具体疾病间,还有一个中间层级,比如广义的慢阻肺疾病放在一个中间层级:“IntMed-Respiratory System-Asthma&Bronchiectasis&Chronic Bronchitis&COPD-COPD”)。

   疾病的小标题其实就是该疾病的疾病名,输入该疾病你能想到的所有名称,用英文分号";"分隔,最好是"中文名;中文缩写;英文名;缩写;该疾病其他名称1;该疾病其他名称2;…“格式,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另外注意系统暂时还无法识别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所以对于Tumour/Tumor这种,最好输入你最常用或电子书中最多的,或者你也可以自己手动添加各种组合以达到都能识别的结果。

   思维导图的Branch Style建议选择All Framework,不然导图会在纵向维度上会特别的长。另外在切换大层级(如各个系统间切换)时,建议Collapse all mindmaps并用左滑大纲模式切换,这样会省去很多寻找的时间。



   在建立完每个疾病的小标题后,就可以Focus on这些小标题了。这的Focus不仅是指阅读上的Focus,同时也是MN3中的Focus功能。选择Focus在这些小标题后,会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比如说添加的Mindmap Card添加到了小标题层级之外)。Focus之后,就可以对每个疾病以编码的形式添加Cards。(且Focus模式下也可以点击左下角标题进行上一层级之间的切换)



   这里还是以内科为例(其他所有偏临床的科目如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神经病学等其实也差不多)。在简单粗略地saccade完所有疾病后,会发现内科学在介绍所有疾病时都逃不过一个固定框架:

0.0 Definition of 某个疾病(以下省略)

0.1.1 Feature of  

0.2 Predilection Site of 

0.3.1 Stages of 

0.3.2 Grades of 

1.1 Causes of 

1.2 Mechanisms of 

2.0.1 Anatomy/Histology of 

2.0.2 Physiology of 

2.1.1 Pathology of 

2.1.2 Pathophysiology 

3.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3.1 Symptoms of 

3.2 Physical Signs of 

3.3 Complications of 

4.Auxiliary Examinations of 

4.1 Laboratory Examinations of 

4.2 Imaging Examinations of 

4.3 Other Examinations of 

5.Diagnostics of 

5.0 Diagnosis Criteria 

5.1 Diagnosis of 

5.2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6.Treatments of 

6.0 Treatment Principles of 

6.1 Indication of Treatment 

6.2 Contraindication of Treatment 

6.d Drugs of 

6.d.0 Drug Principles of 

6.d.1 Classification of Drugs of

6.d.2 Indication of Drugs of 

6.d.3 Contraindication of Drugs of

6.s Surgery of 

6.s.0 Principle of Surgery of 

6.s.1 Classification of Surgery of 

6.s.2 Indication of Surgery of 

6.s.3 Contraindication of Surgery of

7.Prognosis of 

8.Prevention of 

   简单讲解一下我的这个框架(我的定性/归类有一部分参考了哲学/逻辑概念,另外一部分是为了方便记忆,但因为本人并非学哲学的,所以是一知半解地借鉴,轻嘲):

  • 编号0我作为这个疾病的本质属性部分。其中定义应该是所有事物 基础中的基础,所以是0.0。之后依次是Feature疾病特点、Predilection Site疾病好发部位、Stage疾病分期、Grade疾病分级。因为我认为这几个都是与疾病直接相关且是疾病最最基本的几个部分。
  • 有了本质属性,之后便是1疾病发生的过程:Causes病因和Mechanism发病机制。
  • 疾病发生后,便是2疾病基础——其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解剖Anatomy(含组配)、生理Physiology、病理Pathology、病生Pathophysiology,其顺序同本人学习科目的先后次序。
  • 有了疾病发生、基础,就是其发病后的3临床表现,又细分为症状Symptom和体征Physical Sign,以及其发病后的并发症Complication。
  • 有了这些症状,我们要对疾病进行确诊,所以需要4辅助检查,辅助检查有实验室检查Laboratory Examination、影像学检查Imaging Examination,各分为4.1和4.2。
  • 检查完,我们需要确诊即5诊断(这里用的是Diagnostics因为我认为编号5这一大类算是每个疾病的”诊断学“)。诊断最基本的便是5.0诊断标准Diagnosis Criteria,之后是如何结合利用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标准进行诊断5.1 Diagnosis。另外临床上是很复杂的,有许多疾病的诊断证据是相似的,所以对于这些相似的疾病,我们需要归纳在一起进行鉴别,即5.2鉴别诊断Differential Diagnosis。
  • 诊断完了之后,我们需要6治疗。治疗又可以细分为药物(内科)治疗和手术(外科)治疗。而不管什么治疗方式,都有其基本的治疗原则Principle、次级分类(Sub)Classification、治疗指征/适应症Indication/Indicatio、治疗禁忌症Contraindication。
  • 治疗完后,便是7预后Prognosis和8预防Prevention。

   至此框架结束,而这些框架的用处,除了便于管理和记忆之外,还有一个用处就是在相应内容的Title处输入相应框架的Title以链接连接整个疾病的Link框架。

优化内容:

搭完整个框架后,你便能看到一个较完整的个人Wiki。之后还可以选择或注意下面的KeyPoints来获得更好的个人Wiki体验:

  1. 适当省略:其实有些疾病时没有这些框架的所有内容的,所以没有的我都会直接省略,但框架与编号依然不变,方便管理与记忆。

  2. 次级编号:即对框架中的每个次级分类的子内容进行编号,如1.1.1 Cause-1 of ;1.1.2 Cause-2 of ;1.1.3 Cause-3 of ;etc…

  3. k/d特殊字母编号:对于次级分类进行区分Differ的内容用d表示,即difference between/among xxx,如两种疾病的鉴别表格;对于重点内容KeyPoint,用k表示,这里因人而异。

  4. 适当添加:适当添加新的类别或“其他”类,有些疾病会有脱离于该框架之外的属性分类,比如传染病学会有病原学的内容,内科的有些肿瘤部分会有新辅助+手术+辅助治疗。对于个例,我们添加其他单词应付;对于较frequent, important的内容,我们可以添加新类别同时放入其相应的母归类,若其内容过于庞大,可作为同级置于母归类之后:如传染病的"病原学Etiology"我认为它是属于"1.1 Cause"这一大类的,所以我会把他放入"1疾病基础"的"1.1 Cause"中,但因为Etiology还是比较庞大的一块内容,所以我会置于"1.1 Cause"和"1.2 Mechanism"之后作为"1.3 Etiology",或者我甚至会在传染病学中直接替换"1.1 Cause"变成"1.1 Etiology"。

  5. 词典功能:对于某些不重要的、不想深入了解、或暂时无法深入了解的内容,可以只做一个定义词典,顾名思义就是一本词汇卡片词典,其内容只有其定义。可以直接划卡片制作(配合使用AutoDef插件),也可以粘贴文本制作。可以直接通过划Textbook内容制作,也可以通过复制网站(Baidu, Google, Wikipedia等)查询到的内容制作。

  6. AutoDef插件:详见插件贴

  7. 合并卡片内容:对于同类的(简短条目类或非条目类)内容,将其合并入母层级中,如:


    图1
    可以合并为
    图2

  8. 转文字与适当修改:图片内容没有文字内容来的清楚,所以若有空余时间可转成文字进行并相应的修改。同时可加入一些助记文字方便日后阅读或记忆。

  9. 教科书与辅助资料同时使用:同时使用教科书、贺银成讲义、徐琦讲义、Wikipedia、PPT等,取长补短,容万家之所长。(记得MN3只支持PDF和其他电子书格式,MS Office(Word、Excel、PPT)格式需用Goodnotes/PDF Expert/WPS转成PDF导入)

进阶内容:

  1. 链接:对相关的内容添加链接便于联想,详见夏暮大神的帖子(介绍1, 介绍2)。

  2. Text Replacement:进入ios-Setting- Keyboard-Text Replacement,添加一些快捷输入。图片供参考,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改编缩写

  3. 记忆卡片RecitiveCards:对于已制作好的卡片可以通过划重点功能(对于文字内容,cmd+B即可Emphasize)将其变成记忆卡片,之后直接在MN3 Review或导入至Anki以记忆曲线算法复习。

最终呈效:


Supplement

   整个MN3-based 个人Wiki的制作其实还是蛮花时间的,尤其是最到最后,越是想将其做得更精美,就会耗费越多的时间,并且可能一路走到偏执。比如我前阵子就“完美主义大发作”,太想把这个Wiki做到极致,变得暴躁了好多,甚至想要“操控”开发者在改进MN3时为自己“定制”。后来冷静下来发现,最后“完美主义”的那部分操作属实不太行,反馈也太rude和demanding了,给开发组道个歉,还是希望MN3越来越好。
Anyway,MN3-Based Wiki归根结底还是:时间成本过大,收获过少,对自己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没有过多的帮助,乃至现在废弃了大部分自己的个人Wiki计划,从而转向了之后的方法即Outline-Based。
但碍于时间限制,暂时就写这么多,下次自己有空了或者有了大的收获再补充与更新。

9 个赞

会在官微推荐一下,非常感谢你的分享!

框架搭建那一块给我很多启发,谢谢楼主

1 个赞

法学专业也可以诶!不过法学的框架比较清楚,按照书划就是了。
不过这个功能因为窗口大小限制,只被我用来在新文档里快速定位脑图内容啦

1 个赞

您好,我与您学习的知识一致,由于刚开始接触mn3,参展您的教程,我并不能将脑图做的很好,请问可以发一份参考脑图让我研究一下吗?

文件有些大,等下上传完了给你链接。大概1.5G左右,因为有教材和老贺的电子书(侵删)
说实话,这个方法时间成本实在有点大,有些太过于形式主义,标题链接功能最后自己其实并没有用到,因为查看的界面 过于小于 某个标题链接的知识密度,而且形式主义导致最后留在脑海中的知识也会很少。所以个人还是不建议用这个方法。不过这个编码倒是对我后来的知识编码管理有了较大的帮助,有了一个良好的编码分类与逻辑基础,这一块倒是可以借鉴借鉴。

1 个赞

再补充一点,这样子制作的个人wiki,单单一本书 后期的导图规模就已经非常巨大,每次加载的延迟特别长且容易闪退

好的感谢您。个人觉得这个方式应用在解剖学这类名词定义较多的学科上。卡片的标题和摘要,配合上解剖图,达到点击解剖图谱上文字(OCR出来的文字)就可以展开该名称的具体知识,学习和记忆解剖学知识会变得更加轻松。解剖学所运用到的框架还需要学习您的教程,可能不会以疾病,病因,症状,体征为小标题,可能会以头部,胸部,腹部等作为小标题构建框架。我的设想是这样的,请问您有更好的意见或者建议嘛?

不好意思,百度云上传有些问题,显示10min上传完的文件上传了近两个小时才上传了一半,请您再等一下。
概念了解上,建议多用mn3研究功能,或者真要搭建的话最好只搭建一个小的只有定义的词典库(但其实也比较浪费时间),mn3的研究调用wiki其实方便多了(但需要科学上网)
关于解剖,因为我无纸化学习的时间较晚了,而解剖是大一是学的,所以在解剖无纸化学习上没有什么实际的经验。但根据我纸质学习解剖的经历和其他几门科目的观察,我觉得还是按系统来作框架为好,可以与同样以系统来介绍科目知识的生理病理病生内外科大致保持一致。另外如果您(专业)英语好的话,建议配合AnKing(一个许多爱好者按USMLE等教材搭建好并经过许多人实践了的医学anki库)学习(也需要科学上网)。

可惜了,我不会科学上网。

不知道为啥备份文件我百度云上传了一下午加一晚上都没传完,没办法了给你发个截图吧

好的,看到了,感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