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标题链接”功能的畅想(兼议MN在不断优化“阅读”模块之余,也不妨在“导图”模块发力的可能性)

标题链接确实是一个革命性的功能,第一次让思维导图有了些许“智能”的意味(即:不仅能够忠实记录我的输入命令和意图,还能够自动提示这些键入内容,与我已有知识体系的关联性。)

我是人文社科学生,之前一直使用thebrain(一款去中心化的知识管理软件,也有人称之为导图软件,但不算太准确)构建“人物资料库”,比如谁是谁的学生、丈夫、领导、下属等等。但是一旦资料库变大了,某些重叠人物就没法关联起来了,很是苦恼。这个功能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如果Min大能够在这个方面深耕,是有极大前景的。

我对这个功能的想法是:目前Marginnote的开发思维,是“阅读器”导向的(即“类liquidtext”软件),也就是说:目前MN的3步工作流,“阅读-导图-记诵”,“阅读”为核心功能,“导图”和“记诵”都是为了“拆书、嚼书”为目的的、都只是“阅读”这一功能的附庸。

这个新功能让我产生了一种新的想法,即Marginnote是否有另一种的可能性,发展出一个“导图”导向、“导图”为核心的数据管理软件(即“类thebrain”软件)的新分支?

或者说也不用把Marginnote做的面面俱到,只需要把MN的导图模块单拎出来,做成一个新app,然后这个新app着力优化它的搜索功能、“标题链接”能力、查看方式(如Mindly和thebrain的“聚焦模式”,点击一个元素,就会把其他不相关元素隐藏)、尤其是优化运行速度即可,阅读器功能可以简略(目前MN最大问题就是导图一大就会很慢,这点除thebrain外,大多导图软件一旦遇到大元素量,表现就很差)。

目前MN的3步工作流,“阅读-导图-记诵”,“阅读”MN已经无敌了,“记诵”Anki也已经在国内形成生态了、没有必要额外开发,唯有“导图”目前国内只有“中心化-树状”这一种模式,在去中心化、“数据管理”导向的方面几乎是空白。MN似乎让我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甚至因为“标题链接”的存在,比thebrain更出色)

如果MN的“导图核心版”(MN-Brain)能够成立,然后“MN”-“MN-Brain”-“Anki”三款软件联动,能够形成一个更大的生态也说不定。(如Adobe的音影处理生态、Jetbrain的编程生态、Office的办公软件生态、Omni的办公管理生态等,“MN系”的知识管理生态——MN-Reader、MN-Brain、Anki)

最后一点小小的个人感想:
MN之所以出色,不仅在于顺应了大多数用户的需求,而且在于“创造”了一些新的需求,让用户了解:“原来还能这么使用阅读器”。这就类似于iPhone对传统手机的超越。(这也是为什么我在了解到MN后兴奋了好几天的原因,一口气购买了MN2和MN3的所有电脑与手机版,MN3的Mac版我还分别在数码荔枝和Appstore购买了两遍,以示支持,因为它带来的知识管理体验的提升是无价的)

希望MN能够继续保持对“新需求”开拓的尝试,祝好:)

6 个赞

具体的设想的话:
1.MN-Reader,即原来的MN本体,是“阅读”为核心的软件,类Liquidtext,用户结合书本,构建“小的知识体系”。【在工作流中承担“挖矿/摘菜”的底层职能,负责“获取”、并“初步处理”材料。】
1.1.基本功能,现在的MN已经很强了,暂时没有更多建议
1.2.需要澄清的是,在MN-Reader中我们虽然也制作脑图,但不同于下一步的“大脑图”,这里的脑图只是对一本书的整理,是针对一本书/一部分知识的“局部脑图”
1.3.在完成“知识采矿”后,像做菜一般“切好备用’,随后进入第二步,MN-Brain

2.MN-Brain作为“脑图”核心的软件,类TheBrain,用户自己构建大的知识体系(大外脑)。【在工作流中承担“熔造/烹饪”的高层职能,负责“整合”材料】
2.1.每个节点可以加注释、加图片、加Url、加表格等(可以参考The Brain)——即:MN-Brain的材料来源,虽然主要来自MN-Reader没错,但也可以来自别的地方。可以是手机端临时的灵光一闪、也可以是某个网页等等
2.2.然后部分关键节点,可以手动设置与“MN-Reader”里的各导图形成跳转关系,进而形成一个庞大、有机联系的“导图网络”
2.3.但有时用户总有淡忘的时候,忘记去进行手动的链接跳转——这时,智能的“标题链接”就能够提示帮助,告诉用户:在以前的脑图中,已经存在相关知识点。然后用户可以选择:①要么合并,②要么手动添加链接(强相关,即专门拉出一根线,与相应节点连接),③要么保持“标题链接”的形式不动(弱相关,即维持现有“下划线-超链接”的表现形式)
2.4.最后,MN-Brain的架构模式,应当是“去中心化-Cloud形”的(参考TheBrain和Mindly),即不是“一个根节点,发散出一系列叶节点,然后依次向下”的“中心化-Tree形”。而是每个节点,都可以自由添加多个父节点/子节点/兄弟节点。而且如果可以的话,MN-Brain可以提供至少6个方向(父、母、兄、姊、子、女),以区分不同的隶属关系。(当下的TheBrain只提供父/子/兄三个方向(上/下/左),其实还是有点不够的。)
2.5.当然,也可以想见,有很多朋友是喜欢干净利落的“Tree形”导图的,但这与“Cloud形”不矛盾——因为这类用户只要自律地遵循“每个子节点只能有一个父节点”就好。换言之,“Cloud形”如果实现,可以包含“Tree形”。

3.Anki,是记诵为核心的软件,【在工作流中承担“消化”的最终职能,负责“内化”材料,使“外脑”的内容进入“人脑”】——但和前两步不同,“内化记诵”不是必须的一步。比如我目前作为博士研究生,暂时是没有高考/考研/考试等记诵需求的,故而不需要写入“人脑”,让他保存在“MN-Brain外脑”即可。但是,如果日后某天要去求职,我再把脑图中和我应聘相关的一块提取成Anki卡片记诵,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当然,如果Min大有能力吧MN-Reader、MN-Brain还有Anki做在一起,那就再好不过了。但也不必强求。因为MN-Reader重点在于要“功能完备”;而MN-Brain重点在于要“灵巧”,不能太过卡顿;Anki则已然很成熟,花大力气专做一个替代版必要性也不强。因此大可不必整合成一个,做成高度联动的两个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2 个赞

最后讲讲我这个建议的“底层逻辑”。

首先,我非常认同Min大“阅读-脑图-记诵”的三步工作流,完美符合“获取材料-构建体系-体系写入人脑”的知识学习流程。

但目前的问题是,目前的工作流,虽说是3步,但实质是4步——
1.获取材料(MN的“阅读”功能,信息形式为“Digital形式”)
2.构建“小外脑”(MN的“小导图”功能,信息形式为“Digital形式”)
3.“小外脑”写入人脑(MN的“记诵”功能,信息完成“数模转换”,输入“Digital形式”,以“Human-brain形式”输进人脑)
4.写入人脑的这部分“信息集合”,在人脑中与其他“信息集合”完成整合(信息形式为“Human-brain形式”)

这就带来了问题,因为我们的人脑:
1.记忆容量有限
2.记忆牢靠性有限

故而在第4步很容易出现问题:
1.要么囫囵吞枣,完全忘记把“这本书”与“其他书”整合,读一本算一本
2.要么有所遗漏,有的已经背过的东西,完全忘掉了,故而忘掉去与新知识整合
3.要么有所错误,在整合时,发生与“易混淆概念”的错误链接
(即:根源上看,难以用“人脑”,实现对以“Digital形式”储存的信息的整合。故而,必须要以能够处理“Digital形式”的工具,完成知识整合——就像你如果要PS,必须先扫描,完成“模数转换”,才能PS;同理,如果你要写写画画,也必须把电脑里的图片打印出来,完成“数模转换”,才能写写画画。不可能对一副纸质图片PS,也不可能拿颜料直接往电脑屏幕上怼)

于是,我提出的这个工作流,其实就是想要解决这个问题:
1.获取材料(MN的“阅读”功能,信息形式为“数字形式”)
2.构建“小外脑”(MN的“小导图”功能,信息形式为“数字形式”)
3.构建“大外脑”(MN-Brain形成的大脑图,信息形式为“数字形式”)——之所以必须是Cloud,而不是Tree,因为人脑的神经构造,就不是Tree(父/子,0/1,二进制),而是Cloud(多进制,有“即0又1”的模糊状态),故而,若要模仿‘人脑”形成“外脑”,也需要是Cloud形
4.“大外脑”内化,写入“人脑”(依托Anki)——为什么应当先储存在“外脑”、再“记诵/内化”,而不是像现在的工作流、先用Anki“记诵/内化”、再在人脑里“整合”呢?因为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记忆”的要求越来越低,我们没必要、也不可能记住一切。是故,只需在部分场景,专门记住我们需要的那部分“外脑信息”即可(比如明天高数考试,只需这周翻出“高数”的一部分突击背诵即可,英语等其他信息,安稳地储存在MN-Brain外脑里即可,不用全部记住。哪天考雅思了,再去专门调用、背诵。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可以随时往外脑里“囤积”质料,只是暂时没必要去记诵(即写入人脑)罢了)

3 个赞

很棒的想法,对这三个环节的比喻特别形象。

mark,这几个环节确实是需要好好思考如何妥善解决和避免的。

1 个赞

谢谢Xiamumu大神的回复:)

@Relight_Support-Team
@Edward_Support-Team

谢谢运营大神亲自喜欢。非常感谢!

在@Xiamumu 先生推荐下,我看到了已经有大牛在这方面“发力”了,感觉未来这一知识管理的畅想,确实能够化为现实,也推荐给运营大大们明察: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47411A7CP/
https://t.bilibili.com/384285593153252498?spm_id_from=333.788.b_636f6d6d656e74.33#reply2824182635

(未经授权的推荐,仅供交流之用。若原作者john神觉得受打扰,侵删)

我不觉得anki无敌的,事实上我觉得anki的复习模式是反认知的,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