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2大更新系列讨论】新功能简要说明兼对Marginnote运营的严厉批评

我没有用过那个什么roam,你的回复我感觉似懂非懂……有点像某些教材那样有种不说人话的感觉。我感觉这种新功能的介绍最好还是配视频,如果找不到好配音可以考虑文字视频相结合,说几句加一个操作演示视频。或者gif。
比如少数派里面很多文章都有gif,比文字说明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顺带,以后制作MN的教程时,也建议大量使用gif、视频,千万不要只用文字。

1 个赞

概要卡片不被视为属于引用关系吗?没有看到有链接。我觉得应被视为才对啊。

引用和链接是两码事,引用指的是我原封不动引过来,卡的内容不会有任何改动并且跟随原始的出处。

链接是将两张卡联系起来,属于概念图的卡片和卡片之间的弱联系关系,和父子节点类的强联系相对应。链接是为了完善逻辑结构

而引用,是为了在生产新内容或服务于新的想法时,引用旧的内容参与新的内容组织和逻辑。建议参考楼上的 外部大脑那个链接看一下原始的思想,夏暮做了一些有声视频,国内最早的roam推荐也是来自于MN的标题链接外部大脑知乎文章下面的评论的作者(伯克利大学的那位论文写作需求的同学)

总结

链接(包括单向双向和summary)是绳子,父子节点是树干,共同构成了知识网结构

引用,是知识的重复利用,是二次利用,比如你学习新的东西,思考新的问题,需要引用一些旧的知识卡片来服务你新的思考过程,这时候标题链接,灵感盒与引用卡搭配,就可以满足

我举例,你学习理论力学,你最初按照课堂的学习,组织了一张脑图,那么现在你要做题,你要搞研究,思考理论力学和量子力学一些知识的关系,这时候,MN可以满足思维的迭代,我在不破坏第一次课堂学习后的知识组织的情况下,可以重复利用之前制作的知识卡片,进行一个知识卡片之间关系的二次迭代,笔记还是那些卡片,但是卡片之间的关系可以独立存储一个新的关系版本,服务于量子力学的思考。

写作的情况与此类似,学习完一本书,我想在这本书的知识基础上写作,那么引用原书的笔记卡片,创造一个独立子空间,在空间内部利用新的父子节点和单双向链接重新组织卡片之间的顺序和关系,就实现了知识面向写作需求的二次迭代。

授课与演讲的情况也与此类似,演讲时,我只希望使用一小部分的知识卡片,并希望重新安排展示的顺序,这时能够独立存储卡片间关系的子空间就可以发挥作用。

上述3种场景,均实现了不破坏旧的笔记关系结构,独立产生新的笔记关系结构,并共享摘录获得的各个卡片。而无需重新摘录

4 个赞

再解释一下这一点,MN的脑图是平面的,这个笔记空间就是二维的,那么对于屏幕这个同样是平面二维的空间占用是无限大的,对小屏幕非常不友好,iPad用起来很容易忘记卡片的分布位置。

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三维脑图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屏幕空间利用率,推演了至少3套比较成熟的方案,最终选择先实现了3.6.12的这种,也是考虑到和ZTK笔记法的结合。

所谓三维脑图,就是在MN中,灵感盒就是一个独立的脑图画布,它被设计可以完成所有普通脑图的操作,您可以通过进入“焦点”彻底切换脑图画布为灵感盒内部的空间。

同时灵感盒本身也可以用父子节点,链接关系去组织,最终可以时间脑图上面打洞,脑图套脑图

灵感盒还有一个重要特性是支持子空间套子空间,无限嵌套。那么脑图的主视图将是一个总的入口,打开一个个灵感盒的过程就是打开了一道道任意门,在不同的脑图空间之间穿梭你的idea,自由的组织卡片。

最后,灵感盒支持创建新摘录,创建空白节点,剪贴普通节点,这意味着它可以独立完成您记录笔记,组织摘录,创建新摘录的所有需求,也就是实现了脑图画布的切换。

从空间角度看待这件事,那么就是脑图的维度上,从二维,走向了三维。空间利用率相应的提高了,在小屏幕设备上能更加有序的组织超大号的脑图笔记本。

2 个赞

确实不用新建脑图了,可是要新建灵感盒……目前自己摸索来看,灵感盒和group最大区别就是脑图无序排列……
iShot2020-06-25下午04.24.13

我对“灵感盒”需求与这位用户一致,就是随时记录灵光乍现的想法或者与当前内容无关的知识点,稍后再进行整理,所以参考Edge与Onenote,他们都是将这样的功能汇总在导航栏,无论当前聚焦的是哪个页面都能迅速打开整个集锦,浏览所有收藏,添加、删减、整理一目了然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我只想知道mac端的【文本编辑】什么时候能更新,不行的话把插件完善也行,插件都快俩月没更新了!!!

:earth_africa:不是地球怎么又变成平的了 :disappointed_relieved:希望官方在回复时尽量采用简单质朴的语言,不用那么华丽

感谢指出,已更正!

您这个需求我看了一下,现在是灵感盒的1.0,还有很大的改进和利用空间。

其实MN的每个脑图空间,在MN里都是有一个坐标的,我们可以设计一款插件,提供一个inbox,这个inbox您可以自由绑定您指定的灵感盒,那么全局的笔记拽入这个插件的区域,就相当于您双开了两个MN窗口,一个是目的地灵感盒的焦点模式,一个是您正在进行收集灵感的工作页面。您的笔记可以在这两者之间流动

1 个赞

三维的脑图听上去挺有逼格的。
目前市面上只有MN一家三维的思维导图吧?
看了楼上的解释我还是不会用。比如说

既然“稍后再整理”,那意味着灵感盒里的卡片迟早是要提出来重新组织和编辑的,最后灵感盒子还是空的。所以这和把待更新待整理的卡片放到子节点中,打上“待整理”标签感觉没有太大的区别;换句话说,按照这个思路,在一个成熟的,或者说成品的,或者说学完了的脑图中应该没有灵感盒。但这是灵感盒的初衷吗?
所以期待有用户,或者官方给个脑图分享,展示如何能把这东西用好。

2 个赞

对呀,比照Edge的方案,脑图中不需要新建灵感盒,它就相当于一个侧边栏,汇总在导航栏上,你打开edge就知道了。
至于开发者的思路我也没懂。

我觉得大家也不用对这个功能做特别高大上的引申,这是一个tool而已。Idea Box本质上就是一种新的分支样式。你可以把分支从现有的树形模式切换到Idea Box模式,也可以再切换回去,所以你说的里面的东西迟早是要提出来的,也不是很大的问题,就像一个草稿整理好了,你可以拖出来,也可以直接转换下分支样式,就变成正式的脑图样式。(如下图)

IdeaBox需要和引用一起使用,你可以使用右侧的全局脑图搜索,可以直接把搜索结果拖入到Idea box里。也可以把现有的脑图分支直接拖入Box中。

从我自己的理解,引用才是这次更新的关键,Idea box是为了增强引用的使用。因为引用可以实现对内容在另一个维度里重建关系(父子+链接),也就是同一张卡片,可以同时在多个不同的结构中出现,而IdeaBox只是可以使得不同的结构的空间可以完全的隔开。

实现这个功能真不是心血来潮,或者是难题解决不了做点东西解闷。因为这个问题从开始做MN时就在思考,之所以现在做,是因为刚好碰到了真实的场景案例,让我们觉得是个时机去试试了。

至于用法,我们的团队可能会写一些初步的推荐使用方法。但我想真正的实用场景案例,还需要社区里的人来共同努力,我们也会一直跟踪反馈,持续改进来进行完善。

12 个赞

非常期待这款插件的推出!!!!! :star_struck:
这样对笔记的重组会更好…真的感觉实现了对“字典笔记本”的定义 :blush:

尊重理解开发者对软件的设想与理念。
但是一个功能的推出,即便是beta版本,基本流程不是先和用户进行多方位的沟通(用户也可以了解开发者的想法),确定主要需求后有方向性的推进吗。
一款软件特别是marginnote,确实需要多方努力,才能共同成长,但是某项功能推出后与用户主要需求不符或是交互逻辑上有明显bug的,用户往往只能被迫适应花时间学习,要等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一定能更新改善。

另外,mn似乎要大力推行插件,我对此一直有疑虑:
1.插件更新周期、完善度能够保证吗,第一批插件5月初推出至今临近7月都未更新过;
2.那么多功能都靠插件实现,交互逻辑上是否能够协调,对用户操作使用上是否会添加新的障碍,因为现存的问题都未解决

建议mn在论坛或者QQ群微博发起投票,比较直观的了解用户的最迫切需求。

4 个赞

我觉得筛选查找里可以加个灵感盒选项了。

表达一下个人的观点,纯属交流。
个人觉得通过投票来决定开发方向是不科学的。

开发者可以积极听取用户的声音,但是绝对不可能完全按着用户的想法去进行开发工作。就像一款游戏,如果游戏设计师完全按照玩家意向走,这款游戏绝对走不远。况且论坛和QQ也很难代表所有MN用户。

开发者也需要有自己的开发想法和时间才能创新出别人没想出来,更好的东西。

有一说一,我觉得MN是最积极听取用户建议的APP之一了。只是因为有太多人有太多不同的需求,团队精力和时间难以满足所有人的要求。

现在MN基本维持着三至四星期一更的频率我觉得是不低的,虽然我对MN也有很多其他改进要求,但是也理解开发团队。

13 个赞

我们愿意交流用户场景、案例,但是无法使用投票的道理很简单,在MN诞生以前,是没有同类软件的,采取投票只能投出另一个onenote,另一个edge,但是投不出MarginNote。

我们会基于大量用户场景,推演合适的笔记形态探索方向,甚至对部分专业用户,专程驱车乘机前往进行应用场景访谈,这是创新的基础,但是不是创新的终点。

我们正在制作真正的官方文档,系统介绍我们的设计思想和笔记流派的相关理念,通过更好的彼此了解,届时相信我们能够在更高质量的维度上进行研究讨论,目前的首要问题还是彼此了解的缺乏,不论是新功能还是老功能都缺乏完善的说明,造成了一定的交流成本。

7 个赞

天呐,我提议投票是针对这几个改善的,并不是新功能。
我是指优化现有的功能,CKEditor插件bug不多吗,快两个月没更新了吧,如果优化不过来的话,让用户投票选出最需要改善的,尽快重点完善

1 个赞

没问题,关于插件的问题,最近会发布一批API,目前插件还没有正式开放,也处于beta阶段,其实第三方开发者都还没得到我们提供的API,属于盲操。 插件这个事情也是几年为单位的长期的事情,之前发布的几个插件更多的是启发和Sample意义,不过如果有BUG欢迎反馈在帖子下面,我们测试收集完毕后,专项修复

没有开发建议就没有MN的思考起点,此类活动我们会坚持举办,也欢迎反馈!

1 个赞

关于 “创意空间” 应用场景 和 改进意见

  • 场景描述:

    • 数学学习时,对于听课笔记的记录方面。我一方面是希望脑图大纲能够很好的展示书籍 章节、标题,又希望能够在大纲中记录笔记。但是最痛苦的事情来了,数学听课笔记及其多,一旦 “全部展开” ,笔记夹杂 大纲目录,混合在一起,眼花缭乱
    • 我当前的解决办法是:每一章节只有一个 标题叫做 “笔记” 的卡片,所有笔记放在里面,大纲标题 通过 url连接,指向对应的笔记。但是这又一个弊端,数学概念繁多,也就是需要频繁点击url链接按钮,但是url链接的展示速度至少需要1秒多的时间,点击次数多了还是有一些影响效率。
    • 当我看到 “创意空间” 这个 “电灯包”时:我以为解决了我的烦恼(可是没有完全解决)。说解决了是因为,在 “脑图” 中的 “创意空间” 是不会展示子节点的,当我点击展开全部时,不会影响我对整体大纲的把控,我可以进入 空间 看笔记细节。 可是,说它没有完全解决,是因为,在左侧边栏的大纲视图中的标题,依然可以把“创意空间”全部展开。本来以为可以把所有的笔记放到 “创意空间” 这样,展开大纲收起大纲,都不会影响我对全局的把控(不会被大量笔记影响 书籍框架章节标题的阅读),同时给笔记找了好的去处。
  • 建议 :希望能够在 “侧边栏” 的设置开关中,增加一个,侧边栏大纲视图,不要显示“创意空间”子节点内容的开关。

关于pdf定位到脑图 和 创意空间 “蹩手蹩脚” 的操作

1:摘录的卡片被“引用”后,pdf 摘录的定位方式 限制了“引用”潜能

  • 痛点:当一个卡片被 “引用”、“克隆” 时。pdf上同一个摘录区域就多了一层,一个位置被引用的少还好(一两次),但是被引用多了,一次次去点击,每一次被弹到一个不确定的位置,非常难受。这样实际上限制了“引用”和“克隆”的潜能(不敢对同一个重要位置 “引用”、“克隆” 太多次)。尤其对于 数学公式 或者 一些总结性的内容。常常被 “例题” 这样的卡片引用。有人可能会说 用 “url” 引用来替代 “引用”、“克隆” 。但是有些场景,必须要用到 “卡片”,比如 :在“创意空间” 中 画出一个 小思维导图 总结一些 “常常被混淆的公式、用法相近的公式” 直接“克隆”和“引用” 卡片带着卡片中的图形画面,才更加直观。
  • 建议:希望在pdf中,点击一个 “多摘录重叠” 区域时,也能像 脑图中 卡片右上角的“小三角” 一样,弹出一个小列表,显示在哪些位置有引用。并且 “弹出窗口” 下方,可以设计一个 “缩放条” 拖拽到最大时,显示详细的:那一页,哪一本pdf引用了,子节点数量,每一行就一条信息,多的内容,通过滑动窗口存放内容,向下滑查找;拖拽到最小时,只显示页数信息,每一行可以有4、5个数字,多的内容可以向下拖拽。设计时,一定要控制好弹出窗口的最大大小,最小大小可以不限,小到刚好展示完一条信息。

2:关于:提示 “必须退出焦点模式” 才可以定位

  • 痛点:我每次点击pdf 上面, 一个 被 多次 “克隆”、“引用” 的摘录区域。

      1. 如果我点击的是一个 “引用” 位置。即便我的这条摘录 所在的 “创意空间” 就在我的焦点所在卡片下,它也会提醒我,必须要退出焦点模式才可以定位,除非我使用 左侧大纲栏,并且开全屏状态,才不会提示。
      1. 如果我点击一个 “克隆” 位置。由于每次都不知道 它会先往哪一条跳转,有时候经常跳转到当前焦点外的卡片上去,要求我 “退出焦点模式”。
  • 建议:关于 定位 算法优化建议逻辑:

@Lanco_Support-Team 希望您对建议给出您的意见,相互交流碰撞。

5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