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功能|引用(Reference)和灵感盒(Idea Box)MarginNote 3.6.12

不是指聚焦模式,而是看待同一份资料的不同视角。比如通常marginnote上只提供一个视角也就是脑图本身,大概率是按目录和内容组织的视角。
但是我还想看其他视角,比如工科类的学科,除了内容分布可以是一个视角,正好这个学科体现了几种重要原则,我希望看到这几种原则的视角,但是这种视角下的卡片往往是可以跟内容视角下的卡片复用的。我举的例子可能不是很恰当,你观察一个物体从一个角度看和从另一个角度看是不一样的。就像投影一样。脑图只提供一个角度是不够用的。那你也可能会说,我在脑图的根级结构下再创建某一个分支来表示这个视角的内容就行了。但是我觉得没有直接在功能上提供视角切换的方式好。因为你在根级结构下创建的分支,在形式上是属于这个视角本身的内容,你记得笔记内容增多,这个结构会越来越乱。而且全部展开的话很多卡片是重复的。但是提供视图的切换。能很好的进行很好的隔离,和卡片复用。
还有你说推导演绎过程不重要,我是严重不同意的。大多数人觉得,记录正确的事实和结论重要,其实不然。推导和演绎过程才是学习的精华所在。可以帮助思考,和更深入的掌握事物的本质,跨学科的时候也能进行借鉴。所有能进行创造性研究和能迅速抓到问题本质的人,都是非常注意事务的推导和演绎过程的。如果只记录正确的结论,那只是一个工具人,在研究性领域是不可能拼过别人的。

4 个赞

图文说明更直观 :thinking:

能不能说明一下这么设计的原因呢?

  1. 我知道技术上的原因,每个卡片ID不一样。可是复制得到的卡片依然保留链接啊?为什么引用的就不保留?或许是考虑删除链接时的问题?
  2. 还有,在用户使用上有什么原因吗?
    第一,我个人用链接,一般都是说一段话,然后配一道例题链接,所以用引用生成的卡片没有链接的话,那这些卡片都缺斤少两,语句不通,这不是查看原卡片能解决的问题;
    第二,我没想出什么情况下,链接关系相互独立是有必要的,有意义的,我只觉得不应该这样。

首先,这个帖子,超级棒!!!这些功能都超棒,大大优化了我对收集整理的知识结构继续深化的需求(原来需要其他软件辅助完成,甚至marginnote 只能是一个前期能打的软件,现在可以全流程使用了,继续赞)
每次版本更新好用的功能,看简介都觉得这就是我余生相伴的软件了吧!(感慨)
可一到上手操作就一头雾水,这是啥,这咋整,找说明,摸索,等待,着急——官方也不是没有,就是太高估一般用户的能力(过于简洁)和没有一个良好统一的功能介绍专有入口,这一点和苹果一样。(软件自带的只有少部分,我有种是不是升级失败的错觉)
这次的功能介绍说明就是模范标杆,继续加油!顶:muscle:

1 个赞

可与参考此帖的分析

1 个帖子已被合并到了现有主题:如果B是A的引用,为什么B添加了子节点,A中没有添加?

多选时目前可以复制父子关系,但现在还不能复制链接关系。下个版本会改进这个地方。

我就不在那边回复了,还是在这里交流。
按我的理解,或者说在我的使用习惯下,所谓“逻辑关系”,就是用树形结构表示的,或者说用一个一个卡片之间的父子关系、兄弟关系表示的。比如说,一个知识点可以衍生出ABC三个概念,那么就有三个子节点。

而链接功能,被我视为是这个知识点本身的东西。
首先,链接会在卡片中生成一块评论区,它在卡片中,而一个卡片就应该是一个知识点;
其次,难道有人使用链接就仅仅是使用链接吗?肯定要在链接前面说上几句话,说明白为什么要进行这个链接啊。否则的话,当时明白,后来复习时,或者过了一段时间回来看时,肯定就看不懂为什么要进行此链接了。

所以,如果引用生成的副本不带有链接的话,
首先,这个卡片作为一个知识点不完整;
其次,我原来在卡片里写的那些说明文字就会失去作用,并且不应该存在——如果说明文字存在,那要说明的对象没有了,我怎么看得懂这是在干什么,而且会造成语文上或者说阅读上的不适感;如果我去掉说明文字,那原卡片里的说明文字也没有了。


然后,还有一个理由。
在现在的MN中,
如果我真想连子节点一起引用,那我完全可以手动一个个引用过来,然后拖动设置为原本的结构关系,这不麻烦;
而如果我想在引用之后保持原卡片和引用卡片链接一致,那我首先需要在脑图中反复跳跃到各个地方找到该卡片并设置链接,然后打开卡片的编辑器进行排序;并且,以后我每次加链接,都要再手动把所有引用的链接设置一遍。

我刚才试了试。
我创建了一张卡片,其链接是marginnote3app://note/056A0697-4526-4C4A-8CD1-F82D39D58ADF
我生成了该卡片的一个引用,其链接是
marginnote3app://note/965111C9-307D-49E1-8C3A-B7B2B4270A87

我有点奇怪。这里不考虑代码实现的问题,只谈逻辑。按我的理解,如果我设计的话,设原卡片链接是
marginnote3app://note/ABCDEFG的话,
引用的链接应该是
marginnote3app://note/ABCDEFG-1
此后的引用分别是-2,-3,以此类推。

因为我觉得引用生成的卡片应该被视为类似“副本”的东西,或者说完全是附属品,所以应该用链接后面加上编号的方式注明(如果有-1,-2,-3,然后我把-1的引用删了,那也无所谓,-1永远空着即可);
而且,引用生成的卡片和普通卡片区别太大,所以不应使用相同的格式;
然后,我个人猜想如果这样的话,后续MN对引用的继续开发可能会方便一些。


还有,我个人觉得,对于引用的原卡片以及生成的卡片,应该直接禁止一切改变卡片链接的操作。比如,一个无摘录的卡片,从文档上用手型摘录长按生成一个框拖到卡片里面;
再比如,一个无摘录的卡片,将脑图中的一个摘录卡片(只有一个摘录块,不含标题、子节点、其它评论)合并入卡片。
这两种操作都会改变卡片的链接,我觉得和引用的理念和使用完全不符,还会造成一些麻烦。所以建议禁用。
比如下面视频里的操作:

然后,鉴于该贴中Edward的两次回复并不是在回复我,所以我在这里再引用一下我回复中后面的部分(第一个例子讲的是链接的事情,所以不用再看了),希望能得到回复:

这个拖拽是有问题,会禁止下。

关于推导演绎,我们要尊重大脑学习或创造的本质。
以人工智能为例:训练模型,要喂很多原料(类似,该知识在不同维度的使用)。数据越多,模型越准确。
大脑学习或创造(含你说的推导演绎),何尝不是这样?
这让我想起成功学,之所以很多精明的企业家掏钱嗨在其中,是因为成功学迎合了人性的弱点:大多数人希望能有一套方法论,排除不确定性,让自己走上人生巅峰。
但努力是基本盘,创见的产生,很多情况下,类似平行世界卡片通过不同维度强化该知识,最终脱胎换骨。
过于强调推导演绎,是研究性领域的成功学,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古人讲,温故而知新,又讲,观千剑而后识器。道理一样。
通过标题衔接/平行世界卡片/卡片评论/衔接等方式,强化在不同维度的使用,碰撞、融合。这何尝不是一种脚踏实地的演绎呢?

哦对了,我想起来新增加了一个“在脑图节点中显示链接”的开关……
这个开关是不是给那些智商高的人用的……我这种智商的人,链接如果只是光秃秃一条线,别说第二天了,可能过一个小时我就看不懂为什么要连起来了……
父子兄弟在没有一眼看出来的逻辑关系时我都得进行说明,何况链接。
虽然可以对线进行注释,但当链接的两个卡片相距太远时,线上的注释是很不容易看的,所以我从来不注释。
因为同样的理由,我也几乎不用单向链接——A→B,当我看到B卡有一个虚线指过来时我就会嘀咕这是什么玩意。单向链接的话就很难找回去,只能顺着点一点点挪动脑图。

1 个赞

其实不是新增的功能。一直都有。只是最近的版本修改了默认设置,默认是关闭的了。

我没有说资料本身不重要,都没有材料怎么加工,何来无源之说。你说的这几种方式是基于现有的marginnote的约束下,怎么使用更好,而我说的是并不是怎么利用现有的marginnote,而是探讨更好的方式是怎么样的。而且就像你说的材料是需要经常回顾的,你每次回顾你的认知也是需要频繁更新,最后才会有创造性发现。想推导演绎一次就成功,想太多了。

1 个赞

:fearful::fearful::fearful::fearful::fearful::fearful::fearful::fearful::fearful:
我感觉我也用了挺久了,虽然不是常打开菜单但不是完全不打开,一直没发现啊……算了。

苹果转安卓的用户每天做梦都想要 :disappointed_relieved:
安卓的折叠屏太香了

我也是,脑图越大越难读…

大佬,已经过去9天了,还没见到anki的文章发布呢,请问延期了吗?

4 个赞

3614更新了,anki文章发了吗,蹲 :joy:

5 个赞